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技術研討 > 微生物實驗---細菌的單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1.學習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術,掌握細菌的單染色方法及無菌操作技術。
2.鞏固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所謂單染色法是利用單一染料對細菌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此法操作簡便,適用于菌體一般形態(tài)的觀察。
在中性、堿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細菌細胞通常帶負電荷,所以常用堿性染料進行染色。堿性染料并不是堿,和其他染料一樣是一種鹽,電離時染料離子帶正電,易與帶負電荷的細菌結合而使細菌著色。例如,美藍(亞甲藍)實際上是氯化亞甲藍鹽(methylenebluechloride,縮寫為MBC),它可被電離成正、負離子:
MBC→methylene blue++chloride-
帶正電荷的染料離子可使細菌細胞染成藍色。常用的堿性染料除美藍外,還有結晶紫(crystal violet)、堿性復紅(basicfu-chsin)、番紅(又稱沙黃,safranine)等。
細菌體積小,較透明,如未經(jīng)染色常不易識別,而經(jīng)著色后,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易于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三、器材
顯微鏡,酒精燈,載玻片,接種環(huán),雙層瓶,擦鏡紙,生理鹽水;
呂氏堿性美藍染色液,石炭酸復紅染色液;
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
四、操作步驟
1.涂片 取兩塊干凈的載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鹽水于載玻片中央,用無菌操作(圖Ⅳ-1,具體操作參照實驗一),分別挑取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于二載玻片的水滴中(每一種菌制一片),調勻并涂成薄膜。注意滴生理鹽水時不宜過多,涂片必須均勻。
2.干燥 于室溫中自然干燥。
3.固定 涂片面向上,于火焰上通過2—3次,使細胞質凝固,以固定細菌的形態(tài),并使其不易脫落。但不能在火焰上烤,否則細菌形態(tài)將毀壞。
4.染色 放標本于水平位置,滴加染色液于涂片薄膜上,染色時間長短隨不同染色液而定。呂氏堿性美藍染色液約染2—3分鐘,石炭酸復紅染色液約染1—2分鐘。
5.水洗 染色時間到后,用自來水沖洗,直至沖下之水無色時為止。注意沖洗水流不宜過急,過大,水由玻片上端流下,避免直接沖在涂片處。沖洗后,將標本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待完全干燥后才可置油鏡下觀察。
6.鏡檢
按實驗二操作程序進行顯微鏡觀察。
關鍵詞:
①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wǎng)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wǎng)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上海銳聰實驗室設備有限公司 發(fā)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
易推廣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