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頁 > 技術文獻 > SO2/HCL/NOX檢測 > 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國際標準化綜述
一、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1、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國際標準化”是指在國際范圍內由眾多國家、組織或團體等共同參與進行的標準化活動。其旨在于研究、制定并推廣采用國際統(tǒng)一的標準,協調各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標準化活動,就標準化相關事宜進行探討和經驗的交流。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則是負責制定、發(fā)布和推廣國際標準,協調世界范圍內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信息交流,并且與其他國際組織共同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的專署機構。 目前,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與有色金屬行業(yè)相關的技術委員會共有8個,他們分別是:ISO/TC 18《鋅及鋅合金》、TC 26《銅及銅合金》、TC 79《輕金屬及其合金》、TC 119《粉末冶金》、TC 129《鋁土礦石》、TC 155《鎳及鎳合金》、TC 183《銅、鉛、鋅、鎳精礦》和TC 226《原鋁生產用原材料》。截止到2007年底,這8個技術委員會共制訂國際標準380項,其中基礎標準31項,產品標準13項,分析方法標準336項。 近年來,比較活躍的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有ISO/TC 79《輕金屬及其合金》、TC 119《粉末冶金》、TC 183《銅、鉛、鋅、鎳精礦》和TC 226《原鋁生產用原材料》,此外,ISO/TC 26《銅及銅合金》于2007年末結束了20多年的沉寂,并由中國擔任該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秘書國。 2、國外先進標準 國外先進標準是指未經ISO確認、公布的其它國際組織的標準。國際上有權威的區(qū)域標準、世界主要經濟發(fā)達國家的國家標準、通行的團體標準和企業(yè)標準中的先進標準。 在世界有色金屬材料標準中,歐美以及日本的標準體系是比較完善的,其標準水平屬國際先進水平,因此,我們暫將這些國家的有色金屬材料標準列為國外先進標準。目前,在美國標準化協會標準(ANSI)或美國試驗與材料協會標準(ASTM),歐盟標準(EN)和日本工業(yè)標準(JIS)等國外先進標準體系中,與有色金屬行業(yè)相關的標準分別有588項、270項和409項,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國外先進標準中有色金屬基礎、產品及方法標準數量分布情況
二、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標準情況分析 目前我國的有色金屬工業(yè)標準工作與有色金屬行業(yè)相適應,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有色金屬標準體系。截至2007年底,我國有色金屬行業(yè)共有國家標準851項,行業(yè)標準947項。在存在相關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情況下,我國的有色金屬標準首選“采標”;對于沒有對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屬于國內自主創(chuàng)新,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這樣的標準體系是能夠滿足我國有色金屬產品進出口貿易的,是適應我國有色金屬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的。 1、積極轉化、順利開展采標工作 “采標”是指“國家標準與相應的國際標準等同或僅對國際標準做了某些修改”(定義來源于GB/T 20000.2-2001《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國際標準的規(guī)則》)。從采標情況上看,我國的有色金屬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對現存的380項國際標準(ISO)中的225項進行了轉化,其中等同采用23項,修改采用104項,非等效采用98項(由于非等效采用的國際標準均為2001年以前的版本,因此被認定為“采標”),采標率(轉化率)達到了59.2%。對于未采標的155項國際標準,由于落后而無法采標的有19項,由于國際標準正在修訂而無法立刻采標的有8項,其余的128項均將列入采標計劃,預計將在2010年完成采標工作。因此,到2010年前我國采標率將達到95%以上。此外,在我國的有色金屬標準中有79項國家標準和46項行業(yè)標準“參照”了國外先進標準,如ASTM、ANSI、EN和JIS等,一致性程度相當于“修改采用”。 我國有色金屬的采標水平要高于歐盟、美國及日本等國外先進標準化組織的。目前,在有色金屬共有相關的270項歐盟標準(EN)標準中,有32項采用了ISO標準,在歐盟標準的制訂中,參照ISO標準的情況不多,采標率僅為8.4%;歐盟標準是近幾年才大規(guī)模進行制訂的,他們的工作思路是,在其標準發(fā)布以后,創(chuàng)造條件將EN標準轉化為ISO標準,其將區(qū)域標準向國際標準的轉化較為積極;在588項ASTM和ANSI標準中,對是否采用ISO標準沒有做出注明,故無法統(tǒng)計其對ISO標準的采標情況,但據我們了解,美國的有色金屬標準基本不采用國際標準。只有日本標準,對ISO標準的采標比較積極,采標率也比較高,在409項JIS標準中有125項進行了等同或修改采用國際標準,采標率達到了32.9%,與我國目前等同或修改采用的127項國際標準水平相當。而我國非等效采用的標準還有98項。由此可見,我國的采標情況是比較好的,也是適合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發(fā)展情況的。 2、自主創(chuàng)新、研制中國特色標準 在我國眾多的有色金屬產品中,存在這一部分中國特有的品種,目前還沒有相應的國際標準技術委員會與之對應,也沒有國際標準,其他國家對應的標準數量很少。我國的有色金屬產品,如氫氧化鋁、鋁粉、鎂粉、鎵、氟化鋁、冰晶石、鈦合金、鉈、鋯、鎢、鉬、銻、釩等均屬于“中國制造”,在國外的標準化體系中無法找到相應的標準;同時,我國鉛及鉛合金產量巨大,但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中卻沒有鉛及鉛合金的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國際標準,同時國外先進標準中也沒有關于鉛的標準。像這樣的中國特色標準在我國有色金屬標準化體系中共有826項(國家標準中含302項,行業(yè)標準中含524項),占標準總數的45.9%。 3、大宗貿易、滿足國際市場需求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標準的總體數量和標準水平已滿足有色金屬行業(yè)發(fā)展需求。主要有色金屬產品,如重熔用鋁錠、鋁合金錠、鋁合金建筑型材、鋁箔、陰極銅、空調用銅管、鉛錠、鋅錠、錫錠、鎂、金錠、銀錠等技術標準以及與之配套的有色金屬化學分析方法標準均與國際接軌,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實物質量與國際水平相當,其中,銅、鋁、鉛、鋅、錫、鎳、鋁合金、銀等8種產品的56個品牌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和倫敦金銀市場協會注冊。對于后續(xù)有色金屬加工產品,銅、鋁加工材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特別是一些量大、面廣的重點產品,如空調用銅及銅合金管材,建筑用和工業(yè)用鋁合金型材,部分鋁及鋁合金板帶箔和銅板帶等已達到了發(fā)達國家水平,不僅滿足國內用戶行業(yè)的需求,而且大量出口日本和歐美等國。盡管如此,有些銅、鋁加工材與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主要表現為性能不穩(wěn)定,仍有一些高精尖產品需進口。去年,全國質量工作會議上,溫總理對此高度評價:“有色金屬的技術標準與實物質量已與國際水平接軌!边@是對有色金屬行業(yè)質量標準工作的肯定和鞭策。 三、我國有色金屬國際標準化工作情況 我國是有色金屬大國。2007年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銅、鉛、鋅、鎳、錫、銻等六種精礦金屬產量為473.35萬噸,氧化鋁產量為1945.65萬噸。我國統(tǒng)計的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達到2360.52萬噸,其中,銅349.69萬噸,電解鋁1255.86萬噸,鉛275.74萬噸,鋅371.42萬噸,鎳11.58萬噸,錫15.13萬噸,銻15.29萬噸,鎂62.73萬噸,海綿鈦3.05萬噸,已連續(xù)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有色金屬加工材產量也是位于國際前列。2007年我國銅加工材產量628.81萬噸,鋁加工材產量1175.94萬噸,均穩(wěn)居世界第一。我國同時也是一個有色金屬貿易大國,2007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為875.08億美元。我國的有色金屬冶煉原材料多靠國外進口,經過國內冶煉、加工后出口國外,例如,去年我國進口銅精礦實物量451.62萬噸,鋁土礦2326.02萬噸,氧化鋁512.45萬噸,鉛精礦實物量126.61萬噸,鋅精礦實物量215.15萬噸;出口銅材49.97萬噸,鋁材185.34萬噸,未鍛軋鉛54.56萬噸,未鍛軋鋅27.67萬噸,未鍛軋鎳1.69萬噸。 為了適應國際貿易要求,發(fā)揮我國有色金屬大國強國優(yōu)勢,我們需要從標準入手。近幾年來,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未來的路還很長。 1、提高專家英語水平,積極培養(yǎng)有色金屬專用的英語人才 英語是國際標準化工作會議的官方語言,英語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國專家與國外專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必備武器,而這恰恰是我國專家不足的地方。為了一改我國專家“啞巴英語”的通病,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曾在2006年3月13日~4月13日和2007年5月14日~6月3日兩次舉辦了“有色金屬國際標準化英語培訓班”,分別有17家企業(yè)的24名代表和19家國內企業(yè)的22名代表參加了培訓。此舉為我國的有色金屬行業(yè)培養(yǎng)了人才,建立一支由大量英語水平良好、標準化知識過硬、扎根有色金屬工業(yè)的人才所組成的強大隊伍。 2、調動國內積極性,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工作會議 近年來,我國一直積極參加ISO/TC的各項會議。僅2006年~2007年期間就有來自23家企業(yè)37人次的五個代表團分別前往俄羅斯、日本、法國、加拿大等國參加ISO會議,跟蹤了解國際標準化動態(tài),并反映了我國相關企業(yè)意見。此外,2008年我國還擬參加TC 79、TC79/SC6、TC 79/SC11、TC 226、TC 119、TC 183等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6次會議,繼續(xù)跟蹤標準化的國際動態(tài)。 3、提高國際地位,將我國重點國家標準推向“國際化” 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接觸到中國的國家標準,更好的發(fā)揮我國先進的國家標準在國際貿易等領域的作用,甚至讓我國的國家標準指導國際有色金屬工業(yè)的生產,有色標委會擬在“十一五”期間完成20項左右國家標準的英文版制定工作,邁開我國標準國際化的第一步。翻譯的重點將集中在以下幾大領域: ①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注冊的重點冶煉產品; ②技術含量高,出口量大的重點產品,如空調用銅管、錫磷青銅帶、建筑用鋁合金型材、鋁箔等; ③國家強制性標準,如《鋁合金建筑型材》和《重金屬精礦產品中有害元素的規(guī)限量范》等; ④擁有自我知識產權產品標準,如《電池用泡沫鎳》等。 這些標準覆蓋了銅、鋁、鉛、鋅、鎂、鈦、錫、鎳、鋰等多個有色金屬品種,具體項目見表2。 表2 “十一五”期間擬完成的有色金屬國家標準英文版制定工作項目
4、發(fā)揮產業(yè)優(yōu)勢,加速以我國為主體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 4.1推進以我國為主體制修訂國際標準 近年來,我國有色金屬行業(yè)內的相關企業(yè)充分認識了國際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已經完成了“埋頭苦干抓生產”向“占領市場重標準”的成功轉變,除了積極參與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外,還加大對開發(fā)海外市場,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力度。目前,以我國為主體制訂的國際標準有四項: 4.1.1《銅、鉛、鋅、鎳精礦中砷含量測定》 為體現我國有色金屬精礦進口大國的全球地位并反映我國有色金屬企業(yè)整體技術和經濟的實際等情況,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代表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183銅、鉛、鋅、鎳精礦秘書處多次提出申請承擔WG15銅、鉛、鋅、鎳精礦砷含量測定工作組召集人工作,制定《銅、鉛、鋅、鎳精礦砷含量測定方法》的國際標準。中方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在ISO/TC183的第12屆年會上得到該項國際標準的制定權,目前國內已有大冶有色金屬金屬公司、江西銅業(yè)公司、安徽銅陵有色金屬集團公司、云南銅業(yè)集團公司、株洲冶煉集團公司、葫蘆島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金川集團公司、南通進出口檢驗檢疫局、中金嶺南凡口鉛鋅礦、中金嶺南韶關冶煉廠等10余家企、事業(yè)單位參與到該國際標準的制訂工作中。該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將為我國有色金屬企業(yè)檢測能力贏得世界的廣泛認可奠定良好基礎,并能切實維護好我國有色企業(yè)的經濟利益。該國際標準的制定同時也將大大提高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檢測能力的知名度和國際的認可度,可一定程度上化解今后貿易等工作中所產生的不必要爭端。 4.1.2《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復合膜》 中國與日本共同向ISO/TC 79秘書處提出《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復合膜》國際標準提案。此提案雙方已召開了四次會議進行商討,最后一次是在2007年的4月份,于我國河南省鄭州市召開的會議,對草案進行定稿。此項工作已經歷時近三年,期間國內的廣東堅美、廣東興發(fā)、福建南平、福建閩發(fā)、北京有色質檢中心、華南質檢中心等六家單位自始至終參與了試驗驗證工作,試驗數據上萬個,不但保證了我國在共同提案中的發(fā)言權和獨立性,還為此項提案的完善性打下堅實數據基礎。目前,ISO/TC 79已經成立特別專家組(ad hoc group)來推進項目的進行。同時,我國還參加了工作組,負責對ISO/TC 79/SC 2(鋁及鋁合金陽極氧化)技術委員會所歸口的25項國際標準進行復審,并對比ISO標準和EN標準,提出國際標準的修訂計劃并完成修訂工作。 此外,我國還承擔了ISO/TC 79/SC 11/WG 4《鈦及鈦合金牌號體系》和WG 5《鈦及鈦合金材料規(guī)范》工作組的召集人,并為主制定這兩項國際標準。 4.2 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工作 今后我們應瞄準國際標準已有和未有的有色金屬領域,積極承擔和申請國際標準秘書處,主導國際標準的制修訂權,占領國際標準的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4.2.1 成功承擔ISO/TC 26銅及銅合金秘書處 我國是世界上銅生產和消費大國,尤其在加工材方面,近年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并涌現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的銅加工企業(yè),一些高技術含量的產品也大量進軍并引領國際市場,例如銅管產量自2005年以來一直居世界第一,銅板帶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在銅加工領域積極拓展國際標準化戰(zhàn)略已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良好發(fā)展條件,為此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經多方努力,積極向國際秘書處申請承擔ISO/TC 26銅及銅合金秘書處工作,最終如愿以償。今后我們應珍惜這美好的發(fā)展機遇期,積極拓展我國優(yōu)勢產品的國際標準工作,進而帶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yè)的國際標準化工作的全面發(fā)展。 4.2.2 積極申請承擔ISO/TC 79/SC 5(鎂及鎂合金)秘書處 我國是鎂資源大國,鎂礦儲存量占全球鎂礦產資源總量的80%。在2007年鎂產量達到62.73萬噸,連續(xù)10年成為全球第一,國內外貿易不斷擴大。根據ISO/TC 79(輕金屬及其合金)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N1237號文件,挪威辭去ISO/TC 79/SC 5秘書處工作,并將秘書國職務放在了中國。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會,我們需要主動承擔這一工作,積極融入到國際標準化活動中去,發(fā)揮我國鎂資源大國的優(yōu)勢,擴大我國國家標準的國際影響力,真正通過標準化戰(zhàn)略發(fā)揮我國有色金屬大國的優(yōu)勢。 4.2.3 積極推動ISO/TC XXX鉛及鉛合金秘書處的成立 近年來我國鉛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精鉛產量已經連續(xù)五年居世界第一,其中2007年產量居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在國際上鉛工業(yè)領域我國具有產量、質量、技術、標準、人才等絕對的發(fā)展優(yōu)勢。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沒有相應的鉛及鉛合金國際秘書處,全國有色標委會當前正擬與株洲冶煉集團公司共同向國家標準委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積極申請組建該秘書處,相信通過組建該秘書處,能夠大大發(fā)展我國鉛及鉛合金產品的國際標準化工作,大大促進和保護好我國相應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同時也大大提升我國國際競爭力。 |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易推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易推廣,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
使用,并注明"來源:易推廣"。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② 本信息由注冊會員:東莞市環(huán)宇檢測儀器有限公司 發(fā)布并且負責版權等法律責任。
易推廣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