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yè)類型:經(jīng)銷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萬
聯(lián)系我們
聯(lián)系人:楊
熱門標簽
公司動態(tài)
轉基因植物產品檢測體系的建立及其在國際貿易中的應用
轉基因大豆、花生、棉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轉基因產品越來越多。轉基因產品面世之初的幾年里,轉基因檢測在全世界都是新鮮事物,沒有成熟的技術和經(jīng)驗,我國在這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在這種情況下,國外很多未獲安全許可的轉基因產品乘機進入我國市場,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因此,建立我國的轉基因生物的檢測技術、標準和實驗室體系極其緊迫。
檢測技術:靈敏、準確、高效
“*初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而*基本的一個問題是要建立轉基因植物產品檢測體系,首先要確立是不是轉基因、屬于哪種轉基因、含有多少轉基因成分……任務很艱巨。”朱水芳說,一個人的DNA由幾萬個基因片段組成,生物界基因的數(shù)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商品化的轉基因產品數(shù)以萬計,每種東西里都可能含有轉基因。每種產品成分很復雜,如巧克力含有十幾種成分,可能有多種轉基因成分;食品通過蒸、煮、油炸等深加工,其原始成分可能已經(jīng)被破壞,檢測更加困難;現(xiàn)在轉基因產品逐漸普遍,一個生物里一點轉基因成分都沒有也不可能,這就有一個允許量的問題。“每個國家的允許量不一樣,因此問題非常復雜。”
因此,課題組自主研發(fā)了轉基因核酸制備、品系鑒定、高通量檢測、定量檢測和轉基因植物內源參照基因的尋找及相應檢測五大關鍵技術,建立了全套的檢測技術體系。
轉基因產品的檢測要求方法快速、準確、靈敏,并且還得考慮適應大樣品量、目標基因種類眾多的特點。目前,上還沒有一種方法能很好解決植物樣品的核酸制備問題,尤其是深加工的產品,如植物油脂和飼料的核酸制備一直被公認的難題,這些深加工產品中的DNA大多已被破壞,且含量極低,難以甚至無法進行檢測。經(jīng)過大量的試驗證明,課題組自主創(chuàng)新的轉基因檢測核酸制備關鍵技術,縮短檢測時間、提高檢出率、靈敏度高(0.1%%的含量都能檢測出),并且能大批量、自動化、定量檢測,同時針對食用油脂中DNA含量極低、破壞嚴重的特點,成功地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提取方。
在目前商品化種植的轉基因產品中,我國對部分品系已批準可以入境,而有的還尚未批準,能否對品系進行鑒定是開展符合性檢驗、防止國外違禁品系產品和相關成分入境的關鍵。課題組創(chuàng)新的品系鑒定關鍵技術,在品系方法、數(shù)量等方面與國外技術相比都具有中國特色,而且操作方便,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這使我國在轉基因品系檢測研究中走在了世界水平之列,甚至走在了歐盟的前面。
基因芯片技術被公認為高通量檢測技術,鑒于當時已商品化的轉基因產品涉及50多個基因,因此,應用基因芯片技術建立高通量檢測方法在檢測中具有明顯優(yōu)勢。課題組攻克了多種難題,研發(fā)了廣譜篩選芯片、物種篩選芯片、品系檢測芯片及綜合型篩選芯片等四種類型的轉基因產品檢測基因芯片,檢測的基因主要分三類,共46個,可覆蓋全部商品化的轉基因植物及其產品,很好地解決目前上轉基因產品檢測的難題。專家點評:
課題組經(jīng)過科技攻關,首次建立了我國出入境轉基因產品檢測技術體系,總體達到水平,在植物油核酸制備、基因芯片高通量檢測、轉基因產品定量檢測、轉基因品系的鑒定和內源基因的尋找和鑒定等領域達到水平。檢測技術體系中無論是品系鑒定,還是內源基因尋找與檢測的種類,都比美國、歐盟的多出很多,成本大大降低,技術特異性和靈敏度等參數(shù)與國外一致。
標準體系:比國外早2到3年
有技術,還必須有可以依據(jù)的標準。轉基因產品檢測標準方法及標準體系的建立,也是我國對進口轉基因產品檢測和監(jiān)控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在2003年前,我國對轉基因產品的檢測標準基本處于空白,更談不上標準體系;在國外,當時也沒有標準。
于是,課題組共制定了13項行業(yè)標準,包括了當時主要的轉基因產品種類(大豆、玉米、油菜、馬鈴薯、棉花、煙葉、食品、植物性飼料、食用油)的標準,還包括對轉基因產品的取樣、實驗室技術要求及實時熒光檢測技術的標準。
在行業(yè)標準有效運行的基礎上,課題組主要技術人員參與5項標準制定的同時,也承擔了我國轉基因產品檢測的標準化體系的制定,從轉基因產品檢測的“通用要求和定義”、“實驗室技術要求”、“抽樣制樣方法”等方面來整體設計我國轉基因產品檢測標準化體系框架,制定并發(fā)布實施了8個轉基因產品檢測的國家標準,填補了國內空白。
課題組還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檢測試劑盒56套,該系列試劑盒具有操作快速、簡便,結果穩(wěn)定、可靠,重復性好,可比性強等特點。試劑盒的技術指標達到了水平,并已在全國檢驗檢疫系統(tǒng)廣泛使用。專家點評:
我國制定的轉基因產品檢測行業(yè)標準時間要比標準制定時間還早2—3年,國家標準則與標準同步。
此外,為保證所建立的檢測標準化體系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我們及時與國外實驗室開展比對試驗研究。依據(jù)所建立的標準,先后參加了國內外實驗室能力驗證計劃的10次20項定性定量測試,經(jīng)過比對試驗,均獲得了滿意結果。
建立的標準體系覆蓋了目前商品化轉基因產品檢測的各個領域,從取樣、實驗室技術要求、核酸制備、核酸
定性檢測到核酸定量檢測,覆蓋面廣,處于世界水平;應用該標準體系在全國30多個口岸開展了對500多億美元的出入境轉基因產品的執(zhí)法檢測,應用面寬廣而且效果良好。
實驗室建設:獲得認證
1998年以前,在我國,轉基因檢測實驗室的建設基本處于空白,在國外未見可借鑒的標準或技術規(guī)范。
要建立轉基因檢測實驗室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轉基因產品檢測在實驗室容易出現(xiàn)的轉基因污染問題。課題組通過制定《基因檢驗實驗室技術要求》行業(yè)標準,對轉基因產品檢測實驗室的建設、儀器設備的布局和使用、檢驗結果的判斷和驗證、特別是防污染等質量控制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為轉基因實驗室的建設和認證認可提供了規(guī)范。
在此基礎上,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2001年成立的國家質檢總局先后投入共約1.9億元人民幣購置了用于轉基因核酸制備、核酸定性定量檢測等儀器設備。在全國出入境檢驗檢疫系統(tǒng)建立了29個轉基因產品檢測實驗室,其中包括1個國家轉基因產品檢測實驗室、8個轉基因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以及20 個轉基因產品檢測常規(guī)實驗室,這些實驗室為我國出入境產品實施轉基因檢測提供科學數(shù)據(jù)和檢測報告。專家點評:
實驗室能力驗證是評價轉基因檢測體系*有效的手段。我們首次組織開展并完成了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APLAC)實驗室轉基因產品檢測能力驗證項目,獲得了APLAC能力驗證執(zhí)行主席的高度評價和所有參試實驗室的肯定,填補了亞太地區(qū)實驗室轉基因產品檢測能力驗證的空白,并進一步有效地證明了本研究建立的轉基因植物產品檢測體系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在全國檢驗檢疫轉基因實驗室體系建成以后,成功對進出境2萬批次、近500多億美元的出入境農產品開展大規(guī)模轉基因檢測,檢測結果被國外40多個國家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