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檔案
- 會員類型:免費會員
- 工商認證: 【已認證】
- 最后認證時間:
- 法人:
- 注冊號:
- 企業(yè)類型:生產商
- 注冊資金:人民幣500萬
聯系我們
聯系人:程成
公司動態(tài)
植物NAD補救合成途徑解析和進化研究獲進展
點擊次數:189 發(fā)布時間:2017/6/2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為電子傳遞載體(輔酶)參與眾多的氧化還原反應而為廣大研究人員所熟知。在植物NAD補救合成途徑中(Preiss-Handler途徑),特異性存在尼克酸(nicotinate,NA)和多種NA的衍生物(糖基化,甲基化等),但迄今為止,關于NA衍生物在植物代謝中的分子機制及其生理功能尚未有報道。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fā)育生物學研究所王國棟研究組前期的研究表明NA的O-位糖基化修飾可能保護植物細胞免受種子萌發(fā)過程中NA過度積累所造成的毒害,而且NAOGT活性是在十字花科植物進化過程中才逐漸獲得,NAOGT活性的獲得為植物適應環(huán)境提供選擇優(yōu)勢(Li et al., Plant Cell, 2015)。*近,王國棟研究組發(fā)現在擬南芥是一類新型的N-甲基轉移酶(NANMT,At3g53140編碼)負責尼克酸N-甲基化化合物(又名葫蘆巴堿)的生成,同時尼克酸N-甲基化修飾是植物解毒NA的另外一種形式。全面的進化和生化分析結果表明,這類新型的尼克酸N-甲基轉移酶的功能來自參與植物木質素生物合成途徑的COMT(咖啡酸O-甲基轉移酶)基因的復制和功能分化。植物原始的COMT還保留微弱的NANMT活性,表明在植物漫長的進化過程中,NANMT活性的獲得促成Preiss-Handler途徑在陸生植物基因組得以保留的一個重要原因。
該研究成果于5月22日在線發(fā)表于Plant Physiology(DOI:10.1104/pp.17.00259)。王國棟研究組的李偉、張鳳霞和吳然然為該文章的共同作者。該項目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973”項目和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